【面试热点】“割麦书记”火了,读懂好评背后的期待
2023-08-07 18:07:00
割麦书记”火了,读懂好评背后的期待
一、推荐背诵
       近日,内蒙古一区委书记与村民同台竞技手工割麦子的视频火了。在对“割麦书记”高热的关注和讨论中,网友清一色的点赞和支持。这不免引人深思。【引出议题】
       大家对这位书记的好评,源于一种真实,干活就有个干活的样子,绝非一走一过、“打卡作秀”;源于一种亲切,用力抻“麦绳”、膝盖压麦捆,这样的把式“一天两天练不出来”“一定是农村出来的”;源于一种融入,与村民同台竞技,劳动画面其乐融融。扑下身子、不端不装,也让大家相信,这样的干部就来自群众中间,也愿意回到群众身边。【原因分析】
       短短几十秒的视频,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下“零差评”,实属难得。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,让群众说“好”,也没有那么难。只要踏实务实,只要真诚真心,大家一定能够感知到,并不吝给予认可与肯定。当然,但凡扭捏作态或浮于表面,也一定会分分钟被拆穿。【启示分析】
       “好领导从实践干起”,“这才叫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,网友对“割麦书记”一致称赞的背后,远不止于割麦一事本身。读懂公众对干部应心中有民、真心为民、真干肯干、务实担当的真实期待和真心点赞,才是关键。干部脚上有土,群众心中不堵。作为公职人员,我们要把群众的难事当成自己的心事,把群众的急事当成自己的大事,要常走走“小街巷”、常去去“农家院”,与老百姓拉拉家常、听听意见。只有这样,才能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、说在一起,干在一起。【启示分析】
鼎成说:
       今天,我们关注的话题是:“区委书记割麦走红。“割麦书记”的形象之所以能立起来,关键是他的形象“长在了农田里”。网友为赵峻岭点赞,赞的是率先垂范,扎根一线的过硬作风,看到的其他工作也真干实干的希望。
       今天这个热点也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,大家可以当作素材积累。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讲述一段故事:红军刚到陕北时,人民对我们是“敬鬼神而远之”、纷纷“躲避”。直到经过整风以后,杨家岭组织的秧歌队与安塞劳动英雄的秧歌扭到了一起,他才由衷感叹“从此天下太平矣!”犹记当年,焦裕禄同志曾提出深入“饭场”,号召干部们每到饭点,就和农民一样端着饭碗出来到街头、到树下,边吃边聊,家长里短、村社新闻、生产救灾等,都是饭场谈论的内容。“扭秧歌”也好,“开饭场”也罢,与前文的“割麦子”一样,都不是目的,而是媒介,是联系群众的媒介,融入群众的方法。

二、拓展资料
区委书记割麦走红
       近日,内蒙古临河区委书记与村民比赛手工割麦子的视频在互联网上走红。据中新视频报道,7月23日,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万亩硬质小麦示范园区正式开镰。在开镰仪式上,巴彦淖尔市委常委、临河区委书记赵峻岭与村民比赛手工割麦子,其娴熟的手法让人惊叹。“这一看就是在农村干过的,手里有活,基本功扎实,是个割麦子的老手。”视频中,书记割麦动作自然、手法娴熟,扎“麦绳”、打“麦捆”经验老到、一气呵成,引发网友交口称赞。
       近年来,一些形式主义不正之气屡禁不止,比如某书记“扫大街”恰巧被记者拍到、植树节现场铺红毯防止弄脏领导们的鞋等种种作秀,不仅虚假浮夸,更是令老百姓寒心。区委书记赵峻岭割麦,不仅彰显的是人民公仆俯身为民的赤诚风范,更诠释了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真正期待,喊口号、唱大戏的“作秀式”服务是不可行的,脚踏实地、与民同甘共苦的诚意才能让群众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。
       对于领导干部来说,深入基层、亲力亲为是为民服务的必要前提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但要如何忧?必然离不开深入的调研和实践。不干农活,不知农民苦;不下基层,难解群众困。领导要关注民生,就要熟知当地工作,亲入田间地头,了解百姓喜忧,否则一切只是纸上谈兵。“ 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,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”,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,向人民群众学习,才能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。再者,做好群众工作,也是领导干部的必修之课。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,只有深入群众生活,和群众打成一片,才能真正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,获得民众的信赖,党心民心才能贴得更紧。临河区委书记赵峻岭正是由于未忘初心,始终保持着朴素“农气”、双脚始终紧踏“地气”,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官与民同乐的亲和力,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与称赞。可见,高高在上、养尊处优的官僚作风始终与人民群众的意愿背道而驰,眼中有光、手里有活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。
       取信于民,有时并非一件花里胡哨的“大工程”,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“小事情”,哪怕只是走到民众间一起唠唠家常,丰收时一起挥镰割麦,也是一言一行总关情,与民同乐,与民共苦,才能为民所爱。